微信公众号2018年08月29日发布
范用(1923.7.18—2010.9.14),原名范鹤镛,江苏镇江人,著名出版家。曾策划出版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及《傅雷家书》等;曾创办《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及续编、《叶雨书衣自选集》《我很丑也不温柔──漫画范用》等。有“三多先生”之称,“书多,酒多,朋友多”。
范用文化遗产捐赠
为了完整收藏、保存、展示范用先生的文化遗产,有利于后人进行中国现当代出版史研究,2011年,范用先生的家属范里、江曼霞夫妇,范又、许超夫妇与本馆签署了整体捐赠范用先生相关遗物的协议。犹如范用先生 “不开追悼会,不去八宝山,遗体捐供医用”的遗嘱一样,范里、范又夫妇对此次捐赠的要求是:“不搞仪式,不发新闻,只在馆刊上发布消息。”
本世纪初,范用先生就曾致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呼吁建立出版博物馆。早在2004年,他便将珍藏多年的一批读书生活出版社、三联书店的文献史料等88件捐赠本馆。如今,他的遗物,同与他生死与共的同事、朋友的遗物一起,长久地毗邻共存,这是最重情谊的范用先生的理想选择,更是出版前辈们的真情相聚、精神传承。
范用先生家人捐赠给我馆的10942册图书,是范用先生一生爱书藏书的丰厚积累,也是他留给世人的精神家园。在此介绍部分藏书中的珍品,以飨读者。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
三闲书屋
1930年9月 初版
鲁迅以三闲书屋名义用原本影印出版,8开本,中国传统线装,蓝色桑皮纸封面,宣纸珂罗版印刷,收木刻十幅,共印250部,存世不多。范用此藏本还有著名画家黄苗子题签,别有意义。
《围城》
晨光出版公司
1947年5月 初版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长篇小说,流传至今还能常读常新的,不过寥寥几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当之无愧为其中之一。《围城》的出名,让其各种版本也一并走红,尤其是1949年前的“晨光版”,格外受到追捧,藏书族无不以珍藏一册为荣。“晨光版”一共出了三版,初版本更为珍稀。范用所藏此书正是1947年5月的初版,品相甚佳,且有钱钟书先生的签赠和钤印,常品自然无法与之相比。
《铁流》
三闲书屋
1931年11月 初版
1929年,神州国光社计划出版一套苏联文学丛书,约请鲁迅选定十种作品以“现代文学丛书”名义出版。鲁迅选定的十种作品中就有《铁流》,并约请精通俄文的曹靖华担任译者。当时曹靖华远在苏联列宁格勒,接到约稿后利用工作之余加工赶译。后因国内形势变化,左翼文学遭到压迫,原出版社被迫毁约。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译稿于1931年完成。后鲁迅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此书,共印制1000册。新书一面世,便立遭严禁。鲁迅又通过内山书店,由柜台下面,将这1000册书一点一滴地“渗”到读者中去。范用所藏,为道林纸毛边本。扉页有译者曹靖华签赠。内夹特价券,上有鲁迅先生“洛文”印章,尤为珍贵。
《西行漫记》
复社
1939年4月 增订5版
美国记者斯诺所著《西行漫记》,1938年复社初版。此版本为1939年增订5版,是范用于1940年在重庆购得。20世纪80年代,斯诺夫人访华,在此书扉页上签名留念,并赠送范用斯诺私人照片一张。范用此书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借展。
《聚书的乐趣》
The Amenities of Book-collecting and Kindred Affections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918年 初版
爱德华·纽顿的《聚书的乐趣》191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因广受欢迎,曾屡次重版,但在藏书界最受青睐的还是1918年的初版本。这个版本存世并不多,国内有收藏者可谓寥寥无几。范用所藏正是1918年的初版本,且品相极佳。书上有写于1918年的题赠手迹,署名为古英文花体字的大写“H”,当赠者作为圣诞礼物赠送友人之物,非纽顿字迹;而书上所贴藏书票,正是受赠者自用之物,可见此人也是一位喜爱藏书的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