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文库 详细信息
《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
出版日期 2024年4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编/著者/ 苏精
系列隐隐 研究

首次完整呈现美华书馆88年兴衰史

近代中国西式中文印刷变局的形成史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作者

苏精教授印刷史研究新作

 

简 介

美华书馆曾长期执西式中文印刷出版业的牛耳,对近代中国思想与知识的传播有过重要贡献。苏精教授新作《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近期由中华书局出版,是我馆“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研究系列的最新作品。

本书主要从海外一手英文档案入手,以人、事、物小切口研究美华书馆1844193188年的兴衰史,涵盖美华书馆数任主任的更替、中文铅活字技术的数次革新、内部经营管理与迁址等。

首次详细叙述诸如美华事业奠基性人物柯理、姜别利的生平与个性,又将王凤甲、鲍哲才等中国工匠纳入研究视野;首次详细论证美华书馆各类活字的发明、构成以及来源,回应学界有关争论与质疑;首次将美华书馆搬迁至北京路、北四川路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予以细致阐述,指出美华书馆由盛转衰的内外根源,纠正美华最终歇业的具体时间;介绍作者自身如何与美华书馆档案结缘,如何查找、利用档案以进行印刷史相关研究等。

美华书馆北四川路旧址

 

作 者

苏精,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专著有《西医来华十记》(2020)、《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2018)、《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 2017)、《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 2014)、《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2010)、《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2006 )、《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2005)、《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2000)、《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1985)、《近代藏书三十家》(1983)等。

 

目 录

 

 

评 论

苏精教授这一论著中有许多以往鲜为人知的内容,有的虽曾公开却略而不详,很多论点足以纠正以往有关美华书馆研究中一些错误的说法。全书在利用英文档案史料方面,贡献卓著。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邹振环

苏精新作《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以与美华书馆相关的人物为主线,将这家中国近代印刷出版史上的重要机构由盛而衰的来龙去脉全盘托出。它既是一部高水准的学术著作,亦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历史著作,是一部完美书写美华书馆变迁史的作品,堪称《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的姐妹篇。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晞

 

自 序

我关注上海美华书馆已经超过十年之久,也曾出版过《铸以代刻》一书,其中约有半数篇幅论述美华。数年来我又陆续写了几篇,却因为一直没能见到美华最后二十年的档案史料,无法完全了解这家近代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重要机构由盛而衰的来龙去脉,总觉得缺了一角而不尽踏实。

2019年机缘来临,我很荣幸获邀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卫三畏与中文印刷,事后即转往位于费城的美国长老会历史学社,以一周时间尽量查阅美华书馆最后二十年的档案并拍照,带回台北整理解读,撰成超过三万字的《盛极而衰:美华书馆的后半生18881931》一文,收在本书中,得以补上长期萦怀的美华缺角。

本书和《铸以代刻》的内容都关于美华书馆,只是《铸以代刻》有预先拟订的主题、体例和写法,主要目的是呈现美华的经营各方面,以及美华在西式中文活字印刷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本书则未曾预订各篇题目,而是应邀演讲或参加研讨会陆续所撰五篇,以及自己随兴之所至而写的未曾发表过的七篇。有的在补订增益《铸以代刻》已有的内容,有的则是延续其所未及的18701931年间美华史事与史料,最后附以自己长期利用传教会档案的经验与感受一文。本书各篇写法并不齐一,内容则因每篇彼此相关而有些重复,但为维持各自完整性仍保留下来,丛杂成册,可说是敝帚自珍。

回想自己迟至半百之年才完成学业,又教书七年后自觉时间和能力很有限,实在难以兼顾教学与研究,于是在五十八岁时选择提早退休,专注于研究与写作。转眼2024年即将是我退休的第二十年,如今得以出版退休后的第八本书,虽然类于涂鸦,仍然感到很幸运,总算没有等闲度过这七千个退而不休的日子。

本书写作期间,先后获得海内外许多人的启发与热诚相助,如邀我演讲、参加研讨会和写稿的耶鲁大学孟振华主任与孙康宜教授、日本活字印刷史专家小宫山博史先生与筑波大学刘贤国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刘钊教授、北京印刷博物馆尚莹莹主编、横滨市历史博物馆的主任学艺员石崎康子女士等;又如为我担任翻译的明治学院大学宫坂弥代生讲师伉俪、刘庆先生和金雪妮博士;以及提供卓见赐教或协助取得史料的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暨南大学吴青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帅司阳博士、台北“中研院”赖芊卉女士等,我一并借此向诸位敬致谢忱。

美华书馆可供研究的主题很多,我只涉猎了其中一部分,还请读者教正,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美华。

苏精

谨志于台北斯福斋蜗居

 

 

供稿:中华书局

编辑:王吉安

初审:张霞 毛真好

终审:馆务会